不知不觉,我们暂时度过了疫情“最艰难”的时刻,也已经在“新常态”下经历了又一个春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疑惑,我们在电视上、新闻里看到全副武装医护人员穿着的装备有什么区别?
医护人员所需要的工作服大致可分为医用防护服和隔离衣。虽然都有防护的作用,但两者在面料、设计、穿戴方式和性能上都有很大差异。今天就为大家简单梳理了医用防护服和隔离衣的作用与区别,看看这道防线是如何保护医护人员的。
如何定义医用防护服和隔离衣
按照中国国家医疗器械分类目录的定义,医用防护服是由一种或多种对病毒气溶胶、含病毒液体等具有隔离作用的面料加工而成的衣服,属于II类医疗器械,需要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后颁发医疗器械注册证后才可进行生产与销售。
而隔离衣通常采用非织造布为主要原料,经裁剪、缝纫制成,一般都是非无菌提供,一次性使用,属于I类医疗器械,仅需提交备案即可。
二者从预期用途上来讲,也有很大区别的。医用防护服用于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穿的职业防护衣,以阻止来自患者的病毒随空气或液体向医务人员传播。而隔离衣是用于医疗机构门诊、病房、检验室等作普通隔离。
在设计上有什么不同
医用防护服都是连帽连体设计,能够包覆头部、躯干、手部及腿部,提供全方位的防护;而隔离衣通常是反穿衣的设计,方便医护人员日常穿脱使用,但无法提供防护服那样全面的防护,保护范围为颈部到膝盖。
产品标准的对比:
医用防护服按照GB19082《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执行,其中抗静水压、沾水测试、抗合成血液穿透性、过滤效率等几项测试项目代表了防护服对体液、血液及生物气溶胶的防护性能;微生物指标则是避免了对患者的二次感染,使防护服在有微生物要求的场景中使用。而大多数隔离衣性能测试并不包括这些测试项目。
在使用上的区别:
在临床使用中,应根据诊疗工作的需要,来选用医用防护服或隔离衣。
按照WS/T 311-2009《医院隔离技术规范》,下列情况应该穿防护服:
(1)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
(2)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按照WS/T 311-2009《医院隔离技术规范》,下列情况应该穿隔离衣:
(1)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
(2)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骨髓移植等患者的诊疗、护理时;
(3)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同时,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的建议,在新冠疫情期间以下人群需穿符合规定的医用防护服: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转运人员、尸体处理人员、环境清洁消毒人员、标本采集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流行病学调查人员、隔离病区及医学观察场所工作人员。
所以,合适且符合要求的防护服是保护医护人员的最后一道防线,保护医护人员免受病毒的感染。
疫情尚未结束,我们仍不能掉以轻心,做好日常的防护,保障我们自己的安全。
文章来源于:杜邦个人防护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