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行业危害因素较多,不仅有多种多样的化工毒物,如:苯、氯乙烯等Ⅰ,国家规定的Ⅱ级毒物像氯气、四氯化碳、硫化氢、氯丙烯、环氧氯丙烷等,此外还有各种物理因素和粉尘。所以,在化工行业工作企业必须为员工配置必备的防护用品,如防毒面具、防化服、手套等。
从整体看,化工企业自动化程度高,多为管道化、连续生产,生产厂房大多为半敞开式框架结构,空气流通;有害因素种类多,还存在一些人工为主,同时露天的作业模式,工艺的落后存在不少隐患,职业危害因素仍能从多方面影响作业人群。危害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生产过程
化学因素:有毒物质,如苯、甲苯、氯等;生产性粉尘,如炼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石油焦粉尘、催化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金属粉尘等。
物理因素:异常气象条件、异常气压、设备工作中产生的噪声、震动、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等。佩戴防噪音耳塞或防噪音耳罩能有效预防噪声对人体的伤害。
生物因素:包括微生物、昆虫、水生动物体液和各种生物或生物的蛋白质、羽毛等。
劳动过程
劳动组织和劳动作息安排上的不合理:如大检修或抢修期间,易发生劳动组织和制度的不合理,导致劳动者易于出现感情和劳动习惯的不适应。
职业心理紧张:自动化程度高,仪表控制替代体力劳动和手工操作的同时,也带来了精神紧张的问题。
生产定额不当、劳动强度过大,与劳动者生理状况不相适应。
过度疲劳,个别器官或系统的过度疲劳,长期处于某种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作业环境
自然环境因素,如炎热季节中的太阳辐射(室外露天作业);油田企业夏季野外作业。
厂房布置不合理,如有毒岗位与无毒岗位设在同一工作间内。
环境污染,不合理生产过程导致环境污染,如氯气回收、精制、液化等岗位产生的氯气泄漏,有时造成周围环境的污染。
为预防和减少职业危害,改善作业环境,国家及企业本身都要逐步建立并完善职业安全管理机制。针对针对危害因素突出的重点岗位,要开展经常性的检查和改善,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理,指定防护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