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2014年2月以来,几内亚埃博拉出血热暴发流行,导致上千人患病800多人死亡,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埃博拉是1976年在两起同时出现的疫情中首次出现的,具体埃博拉病毒的起源尚不得而知。但基于现有证据,人们认为果蝠(狐蝠科)可能是埃博拉病毒的宿主。

  埃博拉医用防护服有效隔离埃博拉病毒

  为什么说医用防护服对预防埃博拉病毒必要性,下面上海铤和从病毒的传播途径及医护人员被感染的情况来分析。

 

  埃博拉病毒主要传播途径:

 

  1.接触传播。直接接触感染了埃博拉病毒的人或动物的血、尿、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等就有可能被埃博拉病毒感染。埃博拉病毒在死亡病人的尸体里仍可以存活数日,接触死亡病人的尸体和血液也可以被感染。

 

  2.注射传播。1976年,当时的扎伊尔医院每天早晨只给门诊部发5个注射器,使用后只是经过简单冲洗就给下一个患者使用。1976年埃博拉出血热暴发期间,249例患者中有80多人因在医院使用了未经消毒的注射器而被感染。

 

  3.性接触传播。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精液中可以检测到埃博拉病毒。即使一些患者恢复,有报道在恢复后2~3个月精液中仍检测到埃博拉病毒。

 

  因此,对埃博拉病毒防护主要应包括污染环境消毒、污染物品的消毒、医护人员的防护、消毒人员防护等。在设有防护时,病毒可通过呼吸直接进入人体呼吸道,或沾污在皮肤上后进入呼吸道;在穿戴劣质防护服装或医用口罩时,病毒先吸附在织物纤维上,然后通过织物间的空隙扩散或渗透进入服装或口罩内层,进而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体内。

 

  针对如此多的医护人员被感染,世卫组织指出,医护人员不仅要考虑呼吸防护装备,选择适当的防护服同样十分重要。因为,“直接接触人员”如不穿防护服不仅会对自身造成威胁,还会对与他们接触的、未严格遵守防感染和有效消毒的人员造成“二次污染”。

 

  因此,为控制传染性病毒的蔓延,防止交叉感染,研究使用防护性能良好的医用防护服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