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俗称煤气,是无色、无味、无刺激性气体。在生产和建筑过程中,采矿、隧道的放炮、铜铁冶炼、化肥生产等都可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在日常生活中,如生煤炉、烟筒堵塞漏气等,家用管道煤气安装、使用不当等,也可以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经呼吸道进入人体血液后,与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由于它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大300倍,而解离速度仅为氧合血红蛋白的1/3600。

 

  一氧化碳一经吸入,即与氧争夺血红蛋白,使大部分血红蛋白变成碳氧血红蛋白,不但使血红蛋白丧失携带氧的能力和作用,同时还能阻碍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更加重组织缺氧。

 

  高浓度的一氧化碳还能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二价铁相结合,直接抑制细胞内呼吸造成内窒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肌对缺氧特别敏感,在一氧化碳中毒时也表现得最严重。

 

  中毒症状

 

  1.接触反应。初次接触少量一氧化碳气体易出现头痛、头昏、心悸、恶心等症状,吸入新鲜空气后症状可消失者。

 

  2.轻度中毒。出现剧烈的头痛、头昏、四肢无力、恶心、呕吐;轻度至中度意识障碍,但无昏迷者。

 

  3.中度中毒。除有上述症状外, 颜面潮红,口唇呈樱桃红色,意识障碍表现为浅至中度昏迷,经抢救后恢复且无明显并发症者。

 

  4.重度中毒。除昏迷外,主要表现有各种反射明显减弱或消失,大小便失禁,四肢厥冷,口唇苍白或紫绀,大汗,体温升高,血压下降,瞳孔缩小、不等大或扩大;呼吸表浅或出现潮式呼吸。可发生严重并发症,如脑水肿、休克、心肌损害、肺水肿、呼吸衰竭、上消化道出血、脑局灶损害等。昏迷时间的长短,常表示缺氧的严重程度,也决定预后及后遗症的严重程度。

 

  防护措施

 

  1.个人防护。对生产、储运一氧化碳的装置、罐区等单位必须按规定配备完善适用的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防护器材,当一氧化碳浓度低于30 mg/m3时,可以使用过滤式防毒面具,在一氧化碳浓度大于30mg/m3或发生介质泄漏、浓度不明的区域内应使用隔离式防毒面具(如长管呼吸器空气呼吸器),供气装置的空气压缩机应置于上风侧。

 

  2.对生产、储运一氧化碳的生产装置、柜区等单位必须按规定安装固定式气体检测仪、并配备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其报点应设置在30mg/m3。一氧化碳监测报仪的安装率、使用率、完好率应达到100%。

 

  3.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消除对员工的危害应从设计抓起,凡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中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的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使作业环境中一氧化碳符合国家职业安全卫生标准。

 

  4.公司应在含一氧化碳的装置设置检测点,并定期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要及时反馈受检单位,对于一氧化碳浓度超标点应立即查清原因并及时整改。

 

  5.对生产过程中的介质和作业环境中的一氧化碳含量,须定期组织检测与评价,对因原料、加工流程改变、装置改造或操作条件发生变化导致一氧化碳浓度超过常规含量时,主管部门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并及时通知有关生产车间、班组或岗位,防止发生中毒事故。

 

  6.生产操作、检修及有关作业人员应定期进行预防一氧化碳中毒防护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培训和应急演练;新员工及转岗人员必须经系统培训并考试合格后,方准上岗作业。

 

  中毒后如何救援

 

  1.立即打开门窗,迅速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至通风处,松开衣领,密切观察意识状态,对呼吸困难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迅速送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抢救。

 

  2.有条件者应对中度和重度中毒患者立即给吸入高浓度氧,必要时应进行高压氧治疗。高压氧对重度中毒病人见效快、副作用少,为首选急救手段。

 

  3.重度中毒者视病情应给予消除脑水肿、促进脑血液循环、维持呼吸循环功能及镇痉等对症支持治疗。加强护理、积极防治并发症及预防迟发性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