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在校园、国家机构及工业企业部门都有设立,而实验过程中常常会突发安全事故,因为实验具有不可控因素。实验室存在安全隐患主要在中毒、爆炸和燃烧、化学腐蚀和灼伤、割伤以及火灾、爆炸等,面对这些不可控危害因素,我们要提前做好防护措施,降低对作业人员的伤害。

 

  中毒

 

  大多数化学药品都有不同程度的毒性。有毒化学药品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进入人体而发生中 毒现象。如 HF侵入人体,将会损伤牙齿、骨骼、造血和神经系统;烃、醇、醚等有机物对人体有不同程度的麻醉作用;三氧化二砷、氰化物、氯化高汞等是剧毒品,吸入少量会致死。

 

  通常有毒化学品对人体的毒害途径包括:吞食、吸入、体表吸收。

 

  (1)吸入。吸入是最常见的中毒方式。有毒物质可以 以气体、蒸气、粉尘、烟雾的形式被吸入。在使用挥发性试剂(如H2S, Cl2, Br2, NO2, HCl, HF)时, 要在通风橱内进行。用移液管移取有毒样品时严禁用口,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有毒有害物的,建议预先佩戴合适的防毒面具作业。

 

  (2)体表吸收。有毒物质可以以气体、液体的形式被皮肤吸收 (如苯、有机溶剂、汞等)。接触有毒物质时要戴上防化手套,如果手套有破洞,要及时更换。如果有毒物质接触皮肤,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用肥皂水清洗。

 

  (3)吞食。吞食并不常见,主要发生于误食。所以严禁在实验室饮食,不能在实验室冰箱内存放食物。离开实验室要彻底洗手,最好到卫生间将手、脸洗净。

 

  化学灼伤、割伤

 

  (1)除了高温以外,液氮、强酸、强碱、强氧化剂、溴 、磷、钠、钾、苯酚、醋酸等物质都会灼伤皮肤;尽量穿戴防化服避免皮肤直接接触,尤其溶剂飞溅等。

 

  (2)使用强酸强碱要在通风橱内操作,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尤其要注意保护眼睛,可以使用防护眼镜

 

  (3)做有腐蚀的样品时,要戴防化手套、防毒口罩,不得在烘箱内烘烤,移取腐蚀性溶液时用橡皮球操作。

 

  (4)配制浓酸、浓碱时必须戴防护眼镜、防化手套,配制浓酸时应先加水后加酸,操作时仔细缓慢。移动盛有沸腾水或溶液的烧杯,须用烧杯夹进行。

 

  (5)切割玻璃管时,应戴防护眼镜、手套。如玻璃仪器损坏同时发生割伤,应先将伤口的玻璃屑取出,伤口周围用酒精消毒,有污染时用3%H2O2洗净后,用绷带包扎,及时去医院处理。

 

  (6)洗液的使用:洗液分为酸性洗液(重铬酸钠或重铬酸 钾的硫酸溶液)碱性洗液(氢氧化钠-乙醇溶液)及中性 洗液(常用洗涤剂)。酸性洗液放于玻璃缸内,碱性洗液可放于塑料桶内。采用碱性洗液时,玻璃仪器的 磨口件应拆开后才能放入洗液缸内,以免磨口被碱性液腐蚀而粘合。放入碱液前玻璃仪器要用丙酮和 水预洗。

 

  燃烧、火灾 

 

  使用酒精灯、电炉的场合,一定要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尽量远离有机溶剂和其他可燃物质。 乙醚、酒精、丙酮、二硫化碳、苯等有机溶剂易燃, 实验室不得存放过多,最多不超过两天用量,并远离电源和明火。切不可倒入下水道,以免集聚引起火灾;有些物质如磷、金属钠、钾、电石及金属氢化物等,在空气中易氧化自燃。

 

  还有一些金属如铁、锌、铝等粉末, 也易在空气中氧化自燃。这些物质要隔绝空气保存,使用时要特别小心。易挥发品试剂瓶的开启,不可将瓶口对着他人和自己的脸部,操作时千万要离开明火。如身上、手上沾有易燃物,不得靠近明火。

 

  蒸馏可燃物时,确信冷却器内水流已正常时,方可开始加热,且必须在水浴上进行,远离明火,并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进行。

 

  爆炸

 

  1)使用可燃性气体氢、乙炔、苯、乙醇、乙 醚、丙酮、乙酸乙酯、一氧化碳和氨气等时, 要防止气体逸出,室内通风要良好。

 

  2)操作大量可燃性气体时,严禁同时使用明 火,还要防止发生电火花及其它撞击火花。

 

  3)有些药品如叠氮铝、乙炔银、乙炔铜、高 氯酸盐、过氧化物等受震和受热都易引起爆炸,使用要特别小心。

 

  4)严禁将强氧化剂和强还原剂放在一起。

 

  5)久藏的乙醚使用前应除去其中可能产生的 过氧化物。

 

  6)进行容易引起爆炸的实验,应有防爆措施。

 

  结束语:上海铤和提醒大家,认真做好实验室安全工作,配置完善的个人防护用品以及应急措施,是对企业负责,也是对员工人身安全负责,安全第一,预防为主。